“天壇王屋山聖跡記”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天壇王屋山聖跡記 |編著= |卷數=一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記傳類 |正統道藏字號=不 |涵芬樓本冊數=610 |新...')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48
 
|中華道藏冊數=48
 
}}
 
}}
'''天壇王屋山聖跡記''',編者不詳。約成書於元代。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本書輯錄唐、宋、元三朝有關[[王屋山]]之碑記詩文。按王屋山在河南北部,為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相傳黃帝在此禱告上帝,上帝命[[西王母]]降臨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授黃帝經書,遂 一犬 破蚩尤。兩晉時神仙[[王褒]]在此山清虛宮授南嶽[[魏夫人]]上清道經。唐代[[上清派]]著名道士[[司馬承禎]]亦在此山修道多年,為唐睿宗女兒玉真公主之師。本書所收唐人[[杜光庭]]撰 天壇王屋山聖跡記 ,記述以上道教神話傳說及史跡;書中又收錄睿宗、杜甫、宋代道士林山人、通真道人,以及元朝杜人杰等人所撰詩文,最後為元朝至大二年(1309)陳道阜所撰 元特賜玉天尊記
+
'''天壇王屋山聖跡記''',編者不詳。約成書於元代。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本書輯錄唐、宋、元三朝有關[[王屋山]]之碑記詩文。按王屋山在河南北部,為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相傳黃帝在此禱告上帝,上帝命[[西王母]]降臨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授黃帝經書,遂 破蚩尤。兩晉時神仙[[王褒]]在此山清虛宮授南嶽[[魏夫人]]上清道經。唐代[[上清派]]著名道士[[司馬承禎]]亦在此山修道多年,為唐睿宗女兒玉真公主之師。本書所收唐人[[杜光庭]]撰 天壇王屋山聖跡記 ,記述以上道教神話傳說及史跡;書中又收錄睿宗、杜甫、宋代道士林山人、通真道人,以及元朝杜人杰等人所撰詩文,最後為元朝至大二年(1309)陳道阜所撰 元特賜玉天尊記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27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27頁。
 
[[Category: 洞神部記傳類]][[Category: 元代道教經典]][[Category: 道教地理]] [[en: Account of the Sacred Vestiges of the Altar of Heaven on Wangwu Shan]]
 
[[Category: 洞神部記傳類]][[Category: 元代道教經典]][[Category: 道教地理]] [[en: Account of the Sacred Vestiges of the Altar of Heaven on Wangwu Shan]]

2014年5月27日 (二) 10:44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天壇王屋山聖跡記
編  著: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 不字號
涵芬樓本第610冊
新文豐本第33冊
三家本第19冊
道藏提要:編號963
中華道藏:道史仙傳神仙高道傳
第48冊
 

天壇王屋山聖跡記,編者不詳。約成書於元代。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記傳類。本書輯錄唐、宋、元三朝有關王屋山之碑記詩文。按王屋山在河南北部,為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相傳黃帝在此禱告上帝,上帝命西王母降臨王屋山主峰天壇山,授黃帝經書,遂大破蚩尤。兩晉時神仙王褒在此山清虛宮授南嶽魏夫人上清道經。唐代上清派著名道士司馬承禎亦在此山修道多年,為唐睿宗女兒玉真公主之師。本書所收唐人杜光庭撰〈天壇王屋山聖跡記〉,記述以上道教神話傳說及史跡;書中又收錄睿宗、杜甫、宋代道士林山人、通真道人,以及元朝杜人杰等人所撰詩文,最後為元朝至大二年(1309)陳道阜所撰〈元特賜玉天尊記〉。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