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正宗記”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金蓮正宗記 》,五卷,元代 秦志安 編,收入《[[ 正統道藏]]》 洞真部譜錄類, 為道教[[全真道]] 經書 。樗櫟道人秦志安為《玄都寶藏》的編校人之一, 《金蓮正宗記》 於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 全真道 祖師的傳記 記錄了 全真道 授源流 。相傳[[王重陽]]甘河遇仙,神人示以「七朵金蓮」,暗合[[北七真]]之數,故秦志安以此命名本書。 《金蓮正宗記》卷一為[[ 東華帝君]]、[[ 離權]]、[[呂 ]]、[[劉操]] 之傳,卷二為王 重陽 [[玉蟾 真人]]、[[ 靈陽 真人]]之傳 卷三為[[馬鈺]] 傳,卷四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 之傳,卷五為[[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 傳, 並雜以 神話傳說 。該書為 全真 道最早的道 史著作 為研究 全真道 的重要文獻
+
{{dzindex
 
+
|書名= 金蓮正宗記          
 +
|編著= 秦志安
 +
|卷數=五卷
 +
| 正統道藏 分類= 洞真部譜錄類
 +
|正統道藏字號=致
 +
|涵芬樓本冊數=75-76
 +
|新文豐本冊數=5
 +
|三家本冊數=3
 +
|道藏提要編號=172
 +
|中華道藏分類=道史仙傳神仙高道傳
 +
|中華道藏冊數=47
 +
}}
 +
'''金蓮正宗記''' 元朝[[全真道]] 道士[[秦志安]]編撰 。樗櫟道人秦志安為《玄都寶藏》的編校人之一, 成於元太宗十三年 辛丑歲 (1241年) 。五卷 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此書是現存最早的 全真道 教史著作 書中收入十四篇 全真道 祖師 。相傳[[王重陽]]甘河遇仙,神人示以「七朵金蓮」,暗合[[北七真]]之數,故秦志安以此命名本書。 十四位祖師即 東華帝君[[王玄甫]]、 正陽真人[[ 離權]]、 純陽真人[[呂 洞賓]]、 海蟾真人[[劉操]] 重陽 真人[[ 王嚞]]、 玉蟾真人[[和德謹]]、靈陽真人 李公(佚名) 以及[[馬鈺]] [[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 [[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 等全真七子。每人一傳,記述其生平事蹟,傳後附贊語。 文較為詳盡 但其中加入不少 神話傳說 故事,據卷首序文稱: 全真 教「源於東華,流於重陽, 於長春(丘處機)」 後世 全真道史 書皆承襲此說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389頁。
+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389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96至197頁。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96至197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31頁。
+
* 胡孚琛主編:《[[ 中華道教大辭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31頁。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87至188頁。
+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87至188頁。
 
+
[[Category: 洞真部譜錄類]][[Category: 元代道教經典]][[Category:  神仙高道傳]] [[Category: 全真道]]
[[Category:神仙高道傳]][[en:Records of the Orthodox Sect of the Golden Lotus]]
+
[[en: Record of the True Line of Transmission of the Golden Lotus School]]

2013年10月3日 (四) 15:54的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金蓮正宗記
編  著:秦志安
卷  數:五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 致字號
涵芬樓本第75-76冊
新文豐本第5冊
三家本第3冊
道藏提要:編號172
中華道藏:道史仙傳神仙高道傳
第47冊
 

金蓮正宗記,元朝全真道道士秦志安編撰。樗櫟道人秦志安為《玄都寶藏》的編校人之一,書成於元太宗十三年辛丑歲(1241年)。五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此書是現存最早的全真道教史著作,書中收入十四篇全真道祖師傳記。相傳王重陽甘河遇仙,神人示以「七朵金蓮」,暗合北七真之數,故秦志安以此命名本書。十四位祖師即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真人鐘離權、純陽真人呂洞賓、海蟾真人劉操、重陽真人王嚞、玉蟾真人和德謹、靈陽真人李公(佚名),以及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全真七子。每人一傳,記述其生平事蹟,傳後附贊語。傳文較為詳盡,但其中加入不少神話傳說故事,據卷首序文稱:全真教「源於東華,流於重陽,派於長春(丘處機)」,後世全真道史書皆承襲此說。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389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96至197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31頁。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87至1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