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苑編珠”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45
 
|中華道藏冊數=45
 
}}
 
}}
'''仙苑編珠''',題「天臺山道士王松年撰」。松年蓋為唐末五代人。《通志‧藝文略》、《秘目》、《宋史‧藝文志》均著錄作一卷。《郡齋讀書志》錄為兩卷。今《[[正統道藏]]》本分為三卷,收入洞玄部記傳類。卷首有作者自序,謂是書所載仙真,取自前代道書仙傳如《[[列仙傳]]》、《[[神仙傳]]》、《[[真誥]]》、《[[樓觀傳]]》、《[[靈驗傳]]》、《[[八真傳]]》、《[[十二真君傳]]》、《[[道學傳]]》等,及近代梁唐以降接於聞見者。其書仿效李翰《蒙求》體例,以四言韻語為正文,後附箋注,引古書仙傳及作者所見所聞,略敘正文所列仙真事跡。全書共計正文一百五十五條(每二句一條),所記神仙多至三百餘人。其中有天尊、[[玉皇]]等道教尊神,伏羲、盤古等傳說人物,以及後世聖帝明王,修真好道之士。此書所引部份道書仙傳今或已失傳,或有殘缺。故是書對研究五代以前道教神仙信仰頗有參考價值,亦可補道書仙傳之缺。
+
'''仙苑編珠''',題「天臺山道士[[ 王松年]] 撰」。松年蓋為唐末五代人。《通志‧藝文略》、《秘目》、《宋史‧藝文志》均著錄作一卷。《郡齋讀書志》錄為兩卷。今《[[正統道藏]]》本分為三卷,收入洞玄部記傳類。卷首有作者自序,謂是書所載仙真,取自前代道書仙傳如《[[列仙傳]]》、《[[神仙傳]]》、《[[真誥]]》、《[[樓觀傳]]》、《[[靈驗傳]]》、《[[八真傳]]》、《[[十二真君傳]]》、《[[道學傳]]》等,及近代梁唐以降接於聞見者。其書仿效李翰《蒙求》體例,以四言韻語為正文,後附箋注,引古書仙傳及作者所見所聞,略敘正文所列仙真事跡。全書共計正文一百五十五條(每二句一條),所記神仙多至三百餘人。其中有天尊、[[玉皇]]等道教尊神,伏羲、盤古等傳說人物,以及後世聖帝明王,修真好道之士。此書所引部份道書仙傳今或已失傳,或有殘缺。故是書對研究五代以前道教神仙信仰頗有參考價值,亦可補道書仙傳之缺。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20-421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20-421頁。
 
[[Category: 洞玄部記傳類]][[Category: 五代道教經典]][[Category: 神仙高道傳]]
 
[[Category: 洞玄部記傳類]][[Category: 五代道教經典]][[Category: 神仙高道傳]]
 
[[en: Garden of Immortals: A Pearl Treasury]]
 
[[en: Garden of Immortals: A Pearl Treasury]]

2013年9月27日 (五) 08:55的最新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仙苑编珠
编  著:王松年
卷  数:三卷
正统道藏:洞玄部记传类 惟字号
涵芬楼本第329-330册
新文丰本第18册
三家本第11册
道藏提要:编号591
中华道藏:道史仙传神仙高道传
第45册
 

仙苑编珠,题“天台山道士王松年撰”。松年盖为唐末五代人。《通志‧艺文略》、《秘目》、《宋史‧艺文志》均著录作一卷。《郡斋读书志》录为两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为三卷,收入洞玄部记传类。卷首有作者自序,谓是书所载仙真,取自前代道书仙传如《列仙传》、《神仙传》、《真诰》、《楼观传》、《灵验传》、《八真传》、《十二真君传》、《道学传》等,及近代梁唐以降接于闻见者。其书仿效李翰《蒙求》体例,以四言韵语为正文,后附笺注,引古书仙传及作者所见所闻,略叙正文所列仙真事迹。全书共计正文一百五十五条(每二句一条),所记神仙多至三百馀人。其中有天尊、玉皇等道教尊神,伏羲、盘古等传说人物,以及后世圣帝明王,修真好道之士。此书所引部份道书仙传今或已失传,或有残缺。故是书对研究五代以前道教神仙信仰颇有参考价值,亦可补道书仙传之缺。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420-4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