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笏”的源代码
←
笏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齋醮科儀}} 笏,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道教科儀中常用法器之一種。 == 由來 == 中國古代就有笏。《釋名》稱,「笏,忽也。君有教命,有所啟白,則書其上,備忽忘也」。意指笏乃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以笏為紙,直書其上,以防遺忘。《禮記》的《玉藻》稱,「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唐代武德四年(621年)以後,五品官以上用象牙製作的笏,六品以下官用竹本笏。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為上圓下方。《輿服雜事》稱,「古者貴賤皆執圭,書君上之政令。有事,則搢之於腰帶中。五代以來,唯八座尚書執笏者,白筆綴手板頭,以紫囊裹之。其餘王公卿士,但執手板,板主於敬,不執笏,示非記事官也」。早期道教儀禮並無執笏之禮,後來受朝禮的影響才有用朝板的。今道教科儀中仍有用笏的。道士之笏,大多是竹木製品。只有高功法師仍有使用象牙製作的朝板。 == 作用 == 道士在科儀中用笏只是朝禮。《道書援神契》稱,「古之公侯皆執圭。《周禮》有恆圭、信圭、躬圭。《禮記》云:士執魚須、文竹、木簡之類也」。因此道教科儀中用笏,只表示對神靈的尊敬。「敬上尊賢,貴不逾常。用制斯器,備對遺忘」道書稱,「太上敕陵,陽監受教,稽首而起,執笏戶東,面西而立」。 == 參考資料 == #《禮記》 #《[[道書援神契]]》 #《輿服雜事》 [[Category:法器]] [[en:Tablets]]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齋醮科儀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笏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