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索
查看“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的源代码
←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zindex |書名=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 |編著=張萬福 |卷數=二卷 |正統道藏分類=正一部 |正統道藏字號=肆 |涵芬樓本冊數=990 |新文豐本冊數=53 |三家本冊數=32 |道藏提要編號=1229 |中華道藏分類=道教科儀科戒威儀 |中華道藏冊數=42 }}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唐長安太清觀道士[[張萬福]]撰。二卷,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末尾題記說:「大唐先天元年(712年)十二月十二日太清觀道士張萬福謹記」,則此書成於唐玄宗初。書中簡述道教經戒,認為這些戒律是修道者首先必須進行的科目,否則不能得仙,猶如涉海而需舟楫一樣。根據信教對象的品位、賢愚、稟氣清濁等而分別授以不同的戒律。書中開列了[[三歸戒]](初起心入道受)、[[五戒]](令除五欲、出五濁、修五德)、[[八戒]](持八事以契入神)、[[無上十戒]](在俗男女所受,斷十惡行十善)等等。 此書內容可分為兩部分。首先簡述傳授道教經戒法籙之階次,並解說其要旨。謂道士初入法門,先受持智慧諸戒,以防患止罪;其次受佩正一符籙,以制妖保神;其次受五千文,以明道德生化源起;其次受洞神三皇文,漸登下乘;再其次受洞玄靈寶真文,進升中乘,轉神入慧;最後受洞真上清經籙,煉景歸元。列舉上述經戒法籙傳授次第要旨之後,作者又詳列傳授經籙時應具備之信物和盟誓契卷。包括七寶、金銀、金環、金鈕、龍璧、斷發歃血、絲綵繒錦、五香、命米、魚雁、紙墨、契卷等等。全書最後有一段記錄,敘述唐睿宗景雲二年(711)、玄宗先天元年(712)金仙、玉真二位公主在長安大內歸真觀兩次接受道教法籙之盛況。此段記錄可印證史書記載,頗為珍貴。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98頁。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二卷,第282至286頁。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12至113頁。 [[Category: 正一部]][[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 [[en: Short Exposition o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Scripture Rules, and Register of the Three Caverns]]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Dzindex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