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顧歡”的源代码
←
顧歡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顧歡''',字景怡,又字玄平,南朝宋齊時吳郡鹽官(今浙江海寧)人。據《南史‧顧歡傳》、《[[三洞群仙錄]]》、《[[三洞珠囊]]》記載,少時家貧、務農為業。好儒學,喜黃老之言。年二十師事[[雷次宗]],研習老、莊玄學義理,通解陰陽書。精道法數術,多有效驗。因母亡,隱居不仕,於剡縣天臺山修明治身之道,開館授徒,著述立說,從者眾。齊高帝蕭道成悅其風教,征為揚州主簿。詔進京,獻所撰《政綱》、《[[老子道德經義疏]]》等,辭官歸故里。齊武帝永明元年(483年)征為太學博士,亦不就。晚年尚服食,不與人通,後卒於剡山(今浙江嵊縣)。武帝蕭賾詔其諸子收集其遺著,編為《文議》三十卷。著有《[[真跡經]]》,整理道教[[上清派]][[楊羲]]、[[許謐]]、[[許翔]]手寫真經。《[[夷夏論]]》詳辨道、佛二教之是非同異,高下優劣。認為道教為中華正教,佛教為西夷異法;佛、道二教同源殊途,俱為聖人教化眾生之法。提出「道則佛也,佛則道也」,以道為尊的理論。由於文中言辭激烈,「尊王攘夷」,貶低侮辱佛教,因此,立即引起佛教徒的強烈反擊。佛、道爭端,一時達到白熱化的程度。夷夏之辨,成為南北朝、隋唐佛道爭論的焦點。
返回至
顧歡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