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道體論”的源代码
←
道體論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zindex |書名=道體論 |編著=原題通玄先生述 |卷數=二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玄部 |正統道藏字號=去 |涵芬樓本冊數=704 |新文豐本冊數=38 |三家本冊數=22 |道藏提要編號=1026 |中華道藏分類=道教論集道學論著‧全真文集 |中華道藏冊數=26 }} '''《道體論》''',原題「通玄先生述」。此通玄先生疑即五代道士[[張薦明]]。亦有人認為此書為唐代道士[[張果]]或[[司馬承禎]]所作。宋《[[崇文總目]]》及《通志‧藝文略》均著錄此書,但不題撰人姓名,現有《[[正統道藏]]》本一卷,收入太玄部。此書分為〈論老子道經〉、〈問道論〉、〈道體義〉三篇,皆自設問答,闡述「[[道體]]」之義。其思想觀點及論證方法,與唐初道教重點哲學相能。作者具有無同異生化等不同角度,反覆推論道德、道物、名實、空有、假實、無名與有名、虛寂與混成等哲學範疇之相對統關係。認為道是萬物之本體,萬物與道間中有異,二位一體,即一不二。書稱:「物以道為體,道還以物為體」;「就物差而辨,道物常異;就體實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體非有非無,無始無終,妙絕形名而圓周萬類;能包萬物,能生萬物,而包無所包,生無所生,非與萬物相待者也。故道體與萬物是一非,是一非二,能雙非之,亦能雙是之,而非之與是,皆不得道體。所謂無名亦不得體,有名亦不得體,有無亦不得體,無有無亦不得體。「不在四者,不離四者,乃可得耳」。但此所謂得者,亦竟無所得。「得無所得而不離四得矣。」此說顯然吸收佛教中理派雙是雙非,離四句,絕自非而歸無所得之辨證邏輯,書中最終以「兼忘二邊,雙泯有無」,為悟得道體之宗極玄旨。其說雖本於莊子之「坐忘」,亦有取於佛氏「雙忘」之義,是為研究唐代道教哲學之重要資料。
返回至
道體論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