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道教世情小說”的源代码
←
道教世情小說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道教文學}} 道教世情小說是通過世間生活題材來表現道教思想情感的作品。換一句話來說,這是道教觀念與小說藝術形式的結合,是道教情感的一種藝術表達。 道教世情小說以人與仙相戀的題材為主。此類作品早在魏晉時期已經出現,例如《搜神記》等書寫出身貧寒的董永受到仙女的垂青和幫助;至於誤入桃源的劉晨、阮肇也可享受一段與仙女幽會的浪漫時光。作品中這些凡人的人生際遇最切合中國民眾的生存觀。就這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奉道文人既表現了現實世界的種種局限,抒寫人們對神仙樂園的企求,又迫不及待地讓那些仙女下凡,回歸到對現實世界的肯定。不過,此時這種人與仙相戀故事基本上還被匡在志怪的範圍之中,尚未獨立成為一種新的小說模式;唐宋之際,隨著傳奇體式普遍化,人與仙相戀的題材更受到廣泛的表現。如果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中與仙女婚配的主人公往往動了還俗的念頭,那麼到了唐代,這些豔遇的凡夫俗子卻「樂不思蜀」了。如《傳奇.裴航》中的裴航、《逸史.崔生》中的崔生、《會昌解頤錄》中的張卓,都在享受了一段遇仙女的浪漫戀情之後名列仙班。在唐宋文學殿堂裏,仙凡二界似乎暢通無阻。當然,人與仙浪漫相戀的故事在唐宋時期也還是沒有衝破傳奇的框架。明清之際,話本和擬話本的出現,人與仙相戀的題材得到了相對完善的表現。與此同時,描寫女仙到世俗社會輔助善良男子的作品也應運而生,於是道教世情小說也獲得了相對穩定的型式。如《灌園叟晚逢仙女》寫秋翁受到衙內張委欺壓,後有司花仙女和百花神前來相助,懲罰了惡人。秋翁從此日餌百花,最終當上了天帝的護花使者。這種故事表面上看雖然並沒有直接的人與仙相戀的文字描寫,但在深層次之中卻蘊含著更為真摯的愛戀,這是因善而戀。這種愛戀,其男女私情已經昇華為對善的肯定與回報。 道教世情小說文字大多清新可人,作品並非以情節取勝,而以情感動人,體現了自先秦道家開始的人情與人性自然的理念。 [[Category:道教小說]] [[en:Daoist Novels about the Ways of the World]]
返回至
道教世情小說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