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索
查看“臘月”的源代码
←
臘月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臘月''',中國的農曆十二月爲「臘月」,古時候也稱「蠟月」。這種稱謂主要與歲時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爲歲終的祭名。東漢應劭《風俗通義》卷八〈祀典〉載:夏、商、周、漢四代稱臘的別名不同,夏代叫嘉平,殷代叫清祀,周代叫大蠟,漢代改爲臘。臘就是獵,是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先祖之意。《漢舊儀》則認爲臘祭的意義,是報謝鬼神、古聖賢有功於民者。中國古代有「天子大蠟八」之說,即祭祀蠟八神的意思,民間又有祭「八蠟廟」的習俗。中國民間風俗傳統認爲:臘月是新舊交接的月份,因此要大祭以報功,要舉行祭祀神靈的儀式,因此臘月傳統上是祭祀之月。道教以臘月二十五爲[[玉皇]]出巡日,認為這天玉皇要下界巡視考察人間善惡禍福,因此各道觀要舉行迎接玉皇聖駕儀式。此外,宮觀在臘月二十三還要送[[竈神]]。臘月的道教神仙節日較多,如臘月初八日侯王臘之辰,臘月十六日福德正神之誕、[[南嶽]]大帝聖誕,臘月二十日魯班先師聖誕,臘月二十二日[[王重陽]]祖師聖誕、[[馬丹陽]]真君成道,臘月二十四日司命竈君上天朝玉皇奏人善惡,臘月二十五日天神下降,臘月二十九日[[孫不二]]真君成道。因此,臘月道教的祭祀活動也甚為頻繁。
返回至
臘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