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索
查看“老子道德經想爾注(敦煌本)”的源代码
←
老子道德經想爾注(敦煌本)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zindex |書名=老子道德經想爾注(敦煌本) |編著= |卷數=二卷 |正統道藏分類= |正統道藏字號= |涵芬樓本冊數= |新文豐本冊數= |三家本冊數= |道藏提要編號= |中華道藏分類=四輔真經道德真經 |中華道藏冊數=9 }} '''老子道德經想爾注(敦煌本)''',相傳為東漢[[天師道]]天師[[張陵]]撰,或以為是張陵之孫天師[[張魯]]撰。原書二卷。《[[正統道藏]]》未收。《[[道藏缺經目錄]]》著錄。現有敦煌發現的南北朝殘抄本一件(S6025),保存原書上卷,亦即[[老子]]《道經》第三章至第三十七章之注文。近人饒宗頤據敦煌抄本整理而成《[[老子想爾注校箋]]》一書。此書以早期五斗米道思想教義注解《老子》。認為「道」是有意志的最高神靈。道即是一,「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教導信徒奉道守誡,認為按道意行事,可以致國太平、長生成仙,故注文宣稱:「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奉道誡,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書中又批評世間邪道偽伎,強調煉形長生。總之,神化老子之道,強調奉道守誡,追求長生仙壽,是此書主要特點,其思想內容與《太平經》、《老子河上公注》等早期道書相符,據《[[傳授經戒儀注訣]]》稱:漢末保師張魯曾以此書教化蜀中民眾,南北朝[[天師道]]規定此書為教徒必須傳授修習的太玄部經典之一。
返回至
老子道德經想爾注(敦煌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