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淮南鴻烈解”的源代码
←
淮南鴻烈解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zindex |書名=淮南鴻烈解 |編著= |卷數=二十八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清部 |正統道藏字號=動、神、疲 |涵芬樓本冊數=863-867 |新文豐本冊數=46 |三家本冊數=28 |道藏提要編號=1174 |中華道藏分類=道教論集諸子文集 |中華道藏冊數=24 }} '''淮南鴻烈解''',東漢許慎、高誘注解。二十八卷,收入《[[正統道藏]]》太清部。西漢淮南王[[劉安]]召集門下之士,編著子書一部,分內篇、外篇及中篇。其內篇二十一篇,即世傳《淮南鴻烈》,又稱《淮南子》。該書事義繁富,文辭雅麗。自稱其書「上考之天,下揆之地,中通諸理」;「經古今之道,治倫理之序,總萬方之指,而歸於一本,以經緯治道,紀綱王事。」其內容兼採儒、墨、名、法、陰陽諸家之言,而大略歸之於道家。倡言自然無為,秉要執本以治國養生。是為漢代黃老學派順天道而治人事之思想宗旨。此書歷來為學者所珍重,後世道教亦受其影響。晉[[葛洪]]撰《[[抱朴子]]》內外篇。即多取義於《淮南》。其注本在漢代有許慎《[[淮南鴻烈閑詁]]》、高誘《[[淮南鴻烈解]]》。北宋以後許、高二注混淆。現存《正統道藏》本原題「太尉祭酒許慎記上」,實際前十三篇為高注,後八篇為許注。近人劉文典撰《[[淮南鴻烈集解]]》,最為完備。
返回至
淮南鴻烈解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