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洪洞水神廟”的源代码
←
洪洞水神廟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水神廟,位於山西洪洞縣霍山南麓,與廣勝下寺一牆之隔,內奉[[水神]][[明應王]]。 始建於唐代,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重建。明清兩代重修了山門和儀門。該廟坐北朝南,沿中軸線往北依次為山門、儀門和明應王殿。山門東西三開間,進深六椽,單簷硬山頂,中有一扇面牆隔開。正面塑有三米高的巡水神兩尊,背面為舞台。儀門,亦稱獻殿,東西寬三開間,進深四椽,殿內無塑像。明應王殿寬深各五間,四周有圍廊,重簷歇山頂。簷下有元代所塑二門神峙立,威嚴肅穆。殿內中央所塑神像為水神明應王,身著帝裝,端莊肅穆;兩側四個童男童女,塑工極為精美,衣飾合體,神態嫻靜,形象逼真。台下水神的四個官員面目各異,細膩而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 全殿共有造像十一尊。四壁布滿壁畫,共計十三幅。內容為當地人們祈雨、明應王行雨的場景以及民間流傳的關於唐太宗的故事。特別是南壁牆東面,有幅價值連城的戲劇壁畫。這幅壁畫完成於元泰定元年(1324年)。畫面上橫楷書「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畫面寬311厘米,高524厘米,有演員11人,七男四女,其中一女演員正在幕後探頭觀望,形象地再現了一個民間戲班子正在登台演出的實況。這幅壁畫反映了元雜劇興盛時期的真實情景,是我國戲劇史上的重要作品。 水神廟的壁畫充分表現了我國元代壁畫的藝術成就,生活氣息十分濃郁,已成為研究我國元代社會狀況的珍貴資料。
返回至
洪洞水神廟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