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民國道教”的源代码
←
民國道教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道教歷史}} 民國元年(1912年)。當時的江西都督府取消了[[龍虎山]]正一的「天師」稱號,道教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宮觀田產也受到沖擊。1928年,國民政府頒佈神祠廢存標準,決定廢止的神廟中如[[太上老君]]、[[三官]]、[[呂祖]]、[[文昌]]等都屬道教,許多道觀改建為學校、機關、軍營。另一方面,袁世凱稱帝復闢時一度復「天師」稱號,封六十二代天師為「正一嗣教大真人」,重頒正一真人之印,但以後龍虎山張天師的分封只是按正一道慣例進行,已不再有往日的特權。 全真道在民國時仍以尊丘處機為祖師的龍門派力量較大,分佈較廣,其中[[北京白雲觀]]較著名,曾有日本學者小柳司氣太於1932年前往考察,並著《白雲觀志》。白雲觀所藏明版《[[正統道藏]]》也影印流傳,既方便了學者研習,也使道教的社會影響得以留存。 在近代社會急劇變化的形勢下,道教界人士為維持本教生存,成立過某些道教徒的群眾組織。1912年北京白雲觀成立全真派的全國性教會組織「中央道教會」。與此同時,第六十二代張天師在上海籌建正一派的全國性教會組織「[[中華民國道教總會]]」,但未取得政府核准,只成立了「中華民國道教學會本部上海總機關部」,開展了一些活動。在上海還成立過地方性的道教組織「中國道教總會」、「中華道教會」等。此外,道教學者[[陳攖寧]](1880-1968年)創辦了「中華仙學院」,主編《仙學月報》、《揚善半月刊》等道教學雜誌。 民國道教基本上停滯不前,對社會的影響及發揮的功能越來越弱,其齋醮儀式以及服餌丹術在民間社會還有較多信奉者,道教具有更多的民間宗教色彩。
返回至
民國道教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