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武當太乙五行拳”的源代码
←
武當太乙五行拳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武當太乙五行拳原名為「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此拳本為[[武當山]]秘而不傳之拳技,1980年金子弢(1904-1985)在山西太原所舉辦之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中表演,震驚四座,因而公之於世。此拳亦從此簡名為「武當太乙五行拳」。金子弢後被邀返回武當山,傳趙劍英,劍英傳鍾雲龍。 金子弢,原名愛新覺羅.溥儇,為清皇室子弟,宣統溥儀乃其長兄。金子弢於1929年上武當山隨李合林學此拳,一直秘練不傳,直至1980年才公開表演。 此套路技巧高,拳理深,一直被視為武當山「鎮山之寶」,即使現今武當弟子,能得學此拳者寥寥無幾,非有為之道徒不得其傳。 此拳為明朝龍門第八代張守性所創,由於他根據[[張三丰]]「太極十三式」發揮而成,所以此拳路極關注八方,善竄走騰挪,聲東擊西,甚適合群鬥。其步法身法,均貴柔而用剛,樸實而無華。其技擊方面則注重擒拿,包括鎖頸、封馬、擒臂、脫腕等技法。又善用「插搥」,即以第二指關節擊打,並用身法步法增強其擊打威力;其特色是入馬封鎖敵人前鋒腳,進而擺膝跪壓敵方小腿,輕則封腿令其動彈不得,重則斷其脛腓,又上下相隨,同時間施以纏絲勁使出插搥,擊打敵人肋骨。另外,其掌勁多沉重而具爆炸性,以鬆柔為基,勁從內發,充份表現出武當內家功夫之特色。
返回至
武當太乙五行拳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