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昆明太和宮”的源代码
←
昆明太和宮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在昆明東北郊有一座山,名叫鳴鳳山,又叫鸚鵡山。山上有一所道觀,稱為太和宮。宮內有一座銅製大殿,即聞名遐邇的「金殿」。金殿始建於明萬曆十三年(1602年)。傳說當時的雲南巡撫陳用賓得呂洞賓指點,乃命人仿湖北武當山太和宮,在鳴鳳山上也興建一座太和宮,並與武當山太和宮一樣,也用青銅鑄造一座真武殿(金殿)。崇禎十年(1637年),巡撫張鳳翮將此銅殿遷至大理賓川雞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又在鳴鳳山重建銅殿,是為現存之金殿。金殿坐落在兩層大理石台基上,仿木結構重簷歇山式而造。殿高6.7 米,闊7.8米,深7.8米,有16根立柱、36扇格子門,整個銅殿重250餘噸。殿內正中供真武大帝,兩旁侍有金童玉女,左右為龜蛇二將(神像均為銅鑄)。殿前豎有日月七星銅旗。1982年,該殿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返回至
昆明太和宮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