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嶗山太清宮”的源代码
←
嶗山太清宮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太清宮亦稱下宮,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嶗山老君峰下、嶗山灣畔。據《太清宮志》載,此宮原名三官廟。《志》中說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江西瑞州府人張廉夫入嶗山修道,築一茅庵,供奉[[三官大帝]],故稱三官廟。又說建元三年(前138年)張廉夫的弟子將該廟改為太清宮。這都是傳說,並無信史可查。 大約到了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河南道士[[李哲玄]]東遊至此,擴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故而又改稱「三皇庵」。五代時期後唐莊宗同光二年(924年),著名道士[[劉若拙]]自蜀地來此,自修一庵,供奉[[老子]]像。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敕封劉若拙為華蓋真人,撥款修建太清宮。金代,[[全真道]]進入嶗山,[[丘處機]]曾兩次來此講經布道,留下詩文碑刻多處。其師兄[[劉處玄]]則常駐太清宮,許多道士皆入其門下,後來形成了尊劉為祖師的「[[隨山派]]」,嶗山也就成了全真道的祖庭之一。元末明初,著名道士[[張三丰]]自青州雲門山來嶗山修道,留有張仙塔、邋遢石等遺跡。太清宮在明萬曆(1573─1619年)年間傾圮,憨山(德清)和尚於宮前建海印寺,寺旋毀,後復建此宮,並有擴大。如今的太清宮,由三大殿、四配殿、長老院及客房等建築組成,共分十幾座院落。三大殿即三官殿、三清殿和三皇殿,四配殿即供奉東華帝君的東華殿、西王母殿、供奉[[呂洞賓]]的救苦殿和供奉扶教真人耿義蘭的耿真人祠。 三清殿後的岩石上刻有丘處機所寫詩十首,三皇殿內東西兩壁上嵌有[[成吉思汗]]賜丘處機的護教《聖旨》和金虎牌文刻石各一塊。宮內還有漢柏、唐槐、宋代銀杏等古樹奇木。 嶗山太清宮於1982年被定為全國重點宮觀之一。 全國各地以太清宮命名的宮觀甚多,如河南鹿邑太清宮、瀋陽太清宮等都是著名宮觀。
返回至
嶗山太清宮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