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索
查看“道風百年:香港道教與道觀”的源代码
←
道風百年:香港道教與道觀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道風百年:香港道教與道觀》'''(ISBN 9629880954)由游子安主編,[[蓬瀛仙館]]道教文化資料庫和利文出版社於2002年出版,是香港首部全面記錄香港道教發展的圖文專集。此書入選2002年香港書展「名家推介」三十本好書之一。 ==目錄== {|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 width="72" | 序言 || |- | 上篇 | 香海流雲 ── 香港道教的源、流、變 |- | 第一章 | 承先啟後薪火相傳 ── 粵港澳道脈源流 |- | | 中國近世道教的發展 |- | | 香港道堂的脈源 |- | | 百年香港道堂素描 |- | | 澳門道教脈絡 |- | | 香港宮觀對中國文化的特殊作用 |- | 第二章 | 多神崇拜入民間 ── 香港道教信仰實態 |- | | 普遍崇祀的神祇 |- | | 道教與民間信仰 |- | | 道教節日與民間習俗 |- | | 齋醮科儀 |- | | 扶乩傳承 |- | 第三章 | 博施濟眾興學育才 ── 道堂善業與香港社會 |- | | 從個人潛修到向社會開放 |- | | 道堂善業 |- | | 社會服務分類 |- | | 服務多元及植根社會 |- | | 生活道教 |- | 第四章 | 弘道闡教文藝薈萃 ── 香港道教文化和藝術 |- | | 百世勸人以書 |- | | 大道網中尋 |- | | 道教學術化 |- | | 藝與道的交匯 |- | | 咫尺山林 |- | 第五章 | 道風流播百載增輝 ── 香港道教發展的里程碑 |- | | [[香港道教聯合會]]的成立 |- | | 中港道教界互訪交流及協助內地興建、重修宮觀 |- | | [[香港道教節]] |- | | 道堂興香港大事回顧 |- | | 香海留痕的道教團體 |- | 下篇 | 仙蹤道跡 ── 香港道教宮觀巡禮 |- | | 萬佛堂(一九一二年) |- | | 天真堂(一九一四年) |- | | 桃源洞(一九一八年) |- | | [[藏霞精舍]](一九二○年) |- | | [[嗇色園]](一九二一年) |- | | 抱道堂(一九二一年) |- | | 竹隱長春洞(一九二四年) |- | | 香港道德會(福慶堂)(善慶洞)(一九二四年) |- | | 永勝堂(一九二五年) |- | | 紫霞園(尚園)(下院)(紫霞台)(一九二六年) |- | | [[蓬瀛仙館]](一九二九年) |- | | 世界紅卍字會(總會駐港辦事處)(一九三○年) |- | | 九龍道德會(龍慶堂)(一九三一年) |- | | 玉壺仙洞(一九三二年) |- | | 賓霞洞(一九三五年) |- | | 省躬草堂(一九三六年) |- | | [[通善壇]](一九三八年) |- | | 元清閣(一九四二年) |- | | [[雲泉仙館]](一九四四年) |- | | 玉霞閣(一九四九年) |- | | [[青松觀]](一九五○年) |- | | [[金蘭觀]](一九五○年代) |- | | [[萬德至善社]](萬德苑)(一九五一年) |- | | [[省善真堂]](一九五二年) |- | | [[圓玄學院]](一九五三年) |- | | 松蔭園佛道社(一九五五年) |- | | 乾元洞(一九五八年) |- | | 雲鶴山房(一九五九年) |- | | 信善壇(一九六○年) |- | | 德教紫靖閣(一九六二年) |- | | 六合聖室(六合玄宮)(一九六三年) |- | | 蓬萊閬苑(六○年代中) |- | | 蓮鶴仙觀(六○年代中) |- | | [[竹林仙館]](一九六七年) |- | | 信善紫闕玄觀(信善玄宮)(一九七三年) |- | | 心齋研道會(一九七六年) |- | | 純陽仙洞(一九七八年) |- | | 飛雁洞佛道社(一九八○年) |- | | 聖道正壇(一九八六年) |- | | 仁楓洞佛道社(一九八六年) |- | | 明善學院(一九九○年) |- | | 紫靜琅苑(一九九一年) |- | | 泓澄天師壇(二○○一年) |- | 鳴謝 | |- | 編後語 | |}
返回至
道風百年:香港道教與道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