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道學研究”的源代码
←
道學研究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__NOTOC__ '''《道學研究》'''於2003年創刊,由香港[[蓬瀛仙館]]道教文化資料庫、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和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福建省道教協會研究室和廈門市朝天宮道學講壇協辦。主編為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詹石窗]]教授。此刊物是中國大陸第一份專門以道學研究為內容的學術期刊,學刊的宗旨是「道德養生、人文關懷、返朴歸真、和諧自然」。此刊物旨在發掘道學的文化遺產,啟迪創造思維,為現代人類的健康生存服務。自第一期起,該刊便秉持天、地、人三才之道相互融通的理念,採用專題與專欄相結合的辦刊形式。本刊特設立多個欄目,設有易學之道、老莊新解、醫學養生、道門思想、經典發微、三教關係、洞天名勝、道門建築、道教考古、道教藝術、道教文學、科儀研究等十二個欄目。該學刊為半年刊,ISSN:1728-7642。 ==目錄== ===2003年第1期(總第1期)=== *發刊詞 *卿希泰:[[全真道]]的產生及其在金代的發展 *李明鳥、詹石窗:《紅樓夢》大觀園圖正解——道教太極象數的藝術積澱探秘之一 *陳靜:[[劉安]]成仙考釋 *鄧小偉:《[[周易]]》與龍——以乾卦為視點之探析 *張松輝:重評[[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 *蓋建民:《[[服氣精義論]]》的道教醫學養生思想略析 *呂錫琛:論道家健心養德的心理調適智慧 *李遠國:道教「[[北極驅邪院印]]」考辨 *姜守誠:試論道教自然觀的現代價值 *白奚:老子思想與儒道互補 *劉澤亮:從《[[周易禪解]]》看三教關係 *連鎮標:《[[黃帝陰符經]]》義說(一) *樂愛國:《[[太上感應篇]]》義說(一) *胡孚琛:丹道法訣十二講(連載) <br> ===2003年第2期(總第2期)=== *李剛:道教人生哲學及其對現代人的啟示 *黃瑞林、詹石窗:略論道教萬物同源的生態整體思想 *陳霞:道教整體生態思想初探 *蔣朝君、蓋建民:道教生態倫理的規範和準則 *樂愛國:《[[抱朴子內篇]]》生態倫理思想之探討 *林巧薇:「洞天福地」與道教生態智慧 *郭金彬:《周髀算經》與道 *王前:略論道家與道教的程序崇拜意識 *謝清果:道家思想與中國傳統科學範式 *王風:劉牧的學術淵源及其學術創新 *朱亞輝:[[何道全]]「隨機應化」的道學思想 *馬漢欽:妙境即在有無間——試論道家審美境界 *謝金良:對《老子》研究存在問題的若干思考 *苟波:中國古代「夢幻」故事的道教學解讀 *陳全忠:廈門了閒道社述略 *連鎮標:《[[黃帝陰符經]]》義說(二) *樂愛國:《[[太上感應篇]]》義說(二) *全球第一個道教電視頻道《道通天地》在香港隆重開播 <br> ===2004年第1期(總第3期)=== *蕭漢明:對[[莊子]]養生論思想轉折的階段性考察 *袁志鴻:道教的社會倫理思想和人文精神體現 *李鵬、詹石窗:《金瓶梅》的河洛卦理──道教易學象數的藝術積澱探秘之二 *黃鍵:道教色彩與世俗精神——泉州傀儡目連戲《李世民游地府》中的倫理糾葛 *吳鴻雅、李強:道教全真科儀音樂象限中的美學思考 *陳文水:淺論宋代道教文學的發展機制 *姜守誠、蔡振村:「生生之謂易」——試論《周易》的養生哲學 *李素平:《[[老子]]》對女性的尊崇 *陳強:[[老]][[莊]]原創章句的現代詮釋 *夏志前:道法自然尚無為──論老子對異化文明的批判 *劉建平:論《[[莊子]]》中的自然美思想 *傅小凡:從道德哲學的角度看「兵家之道」 *賴平:《[[抱朴子內篇]]》倫理價值的剖析 *劉曉豔:[[李西月]]與內丹[[西派]] *任娜:閩南民間信仰活動中的「醮」 *高致華:略論「開台聖王信仰」的形成與發展 *連鎮標:《[[黃帝陰符經]]》義說(三) *樂愛國:《[[太上感應篇]]》義說(三) *蓋建民:「香港暨華南道教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br> ===2004年第2期(總第4期)=== *胡孚琛: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論21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 *黃友敬:略談[[老子]]攝生之道 *謝清果:道法自然:[[老子]]文化技術運作範式的核心 *高明亮:生態法與「道法自然」 *張培高、劉劍:略談《[[養性延命錄]]》的養生原則 *樂裕賢:論醫道源流與關係 *黃永鋒:《[[太平經]]》醫理後言 *付笑萍:[[魏華存]]《[[黃庭經]]》的醫學思想 *鄭曉江:《[[抱樸子內篇]]》的生死哲學解析 *蓋建民:[[葛洪]]《[[抱朴子內篇]]》科學思維方法略析 *章波娜、孔令宏:葛洪的美學思想分析 *袁清湘:李白一生榮損與道教關係探微 *苟波:道教與「仙女降臨」故事之情節要素分析 *張振國:《[[悟真篇]]》的藝術成就 *黃玉順:論「超越」與中國「三教」的超越方式 *張思齊:從比較宗教學的角度論黃帝的神格 * [[張澤洪]]:論瑤族道教儀式的倫理思想——以瑤族度戒為中心 *劉海燕:善書中的[[關帝]]:民間的道德守護神 *連鎮標:《[[黃帝陰符經]]》義說(四) *樂愛國:《[[太上感應篇]]》義說(四) *李醒民:無邊光景一時新 ——評《[[道教科技與文化養生]]》等書 *唐廉:道家道教研究的新視野、新方法——簡評《[[道家道教與中國古代政治]]》 <br> ===2005年第1期(總第5期)=== *[[陳耀庭]]:道教研究的發展需要良好的批評和反批評——讀龔鵬程的《[[道教的性質]]》 *陳啟新:[[陳國符]]先生傳略 *楊英:魏晉道教「精舍」考 *樊光春:天水玉泉觀元代碑刻綜考 *黃景春:關於「罰不加滿」 *林觀潮:佛與道的交流:明末福清黃檗山禪僧的[[扶乩]] *野川博之:論高泉性激提及仙的詩文 *黃黎星:雷思齊《易筮通變》占筮說評析 *謝金良:《周易禪解》研究的現狀與問題 *謝清果:[[老子]]學習觀及其現代價值 *葉一萌:[[老子]]思想中「無」的內涵 *張金紅:道家思想與園林建構 *安東溶:論韓國醫學與道教之關係 *康惠英:柔弱勝剛強——太極拳的道家思想底蘊及其養生意義 *常培文:李簽「大小有定」新解 *吳羽:[[徐神翁]]信仰研究 <br> ===2005年第2期(總第6期)=== *[[卿希泰]]:道教文化與世界和平 *許抗生:當代新道家的倫理價值觀 *呂錫琛、劉忠於:論《[[太平經]]》的道德教化思想 *徐曉望:從《閩都別記》、《海遊記》看[[陳靖姑]]信仰的兩大系統 *周高德:道教象徵符號無極圖及太極圖與老子之「道」 *趙玉玲:「小國寡民」與「百谷之王」——論[[老子]]的社會政治理想 *[[尹志華]]:試析北宋老學中的性命論 *趙芃:道教氣象與生態美 *陳玲:《呂氏春秋》農學思想簡論 *常大群:古典小說中的道教養生世界 *陳慶優:《[[養性延命錄]]》養生思想探析 *謝清果:道學與傳統科技思想的互動及其意義——[[蓋建民]]教授新著《[[道教科學思想發凡]]》讀後感 *[[詹石窗]]、張慧遠:《願》劇與道教關係略說 *袁清湘:論李白金陵情結與道緣 *苟波:道教與中國古代「遊仙」和「仙凡戀情」小說 *劉燕:葉維廉中西比較詩學中的道家傳統 *[[游子安]]:香港道堂文獻整理及研究——以經書與碑刻資料說明 *范正義:閩台[[保生大帝]]信仰網路的田野調查 *高致華:日本道教研究的近況及新作介紹 <br> ===2006年第1期(總第7期)=== *[[朱越利]]:《[[周易參同契]]》的黃老養性術 *林安梧:道家哲學與意義治療——以[[老子]]《[[道德經]]》為中心的討論 *林忠軍:論俞琰儒道會通的易象觀 *劉澤亮:禪道交涉與道學重構論綱——從「平常心是道」的老莊化特色說起 *林可濟:道學研究的新思路與新方法——張世英先生的道學研究與道家情懷 *江峰:參同而同見天機——張積中對悟元子《參同直解》之節釋管窺 *張崇富:試論[[陳景元]]的審美思想 *傅小凡:試論《[[太平經]]》的政治哲學思想 *吳大振:陽道生的「真詮」思想初探 *夏濤:試論[[王道淵]]的道教思想 *李倩:從《[[列仙傳]]》看早期道教的「至人」理想 *蓋建民:[[淨明道]]孝道與醫道關係略論 *楊玉輝:《[[通玄真經]]》的養生思想 *羅熾:中國民俗財神信仰的心理分析 *劉江:蒙元全真醮祀初探 *李志強:修煉成仙圖—— 一件《[[太平經]]》道教思想題材的漢畫像石 *胡孚琛:丹道法訣十二講(連載)——究竟境界第十講(上)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養生修持類咒語選講(上) <br> ===2006年第2期(總第8期)=== *[[卿希泰]]:精神永在 道業長存——沉痛悼念賴宗賢先生 *[[詹石窗]]:兩岸使者 弘道先鋒——悼念賴宗賢博士 *[[蓋建民]]:深切懷念我們的學長賴宗賢博士 *陳靜:身體的感覺:《女金丹》第二戒規的分析研究 *楊燕:道教禁忌淺議 *連鎮標:《[[易林]]》道家思想初探 *[[蕭登福]]:試論《神農本草經》對道經《[[太上靈寶五符序]]》及道教藥餌修仙說的影響 *常大群:《[[磻溪集]]》的修道養生藝術世界 *丁強:漢末[[太平道]]的教團及其教職設置 *蔣九愚:老子天道觀的人文主義意蘊 *林俊雄:韓非子解讀《[[老子]]》的詮釋學維度 *劉曉燕:[[老子]]「滌除玄鑒」的哲理內涵及其美學意蘊 *于國慶、商霄:《[[道德經]]》的知識價值觀及其現代意義 *江瓊:古代水墨山水畫中「道」的美學精神 *江峰:至誠則靈——中國宗教心靈感應修行探略 *蓋建民:道學與思想文化國際學術會議綜述 *高致華:2005年度日本宗教學界最新研究快訊 *胡孚琛:丹道法訣十二講(連載)——究竟境界第十講(中) *張振國、吳忠正:道教養生修持類咒語選講(下) <br> ===2007年第1期(總第9期)=== *胡孚琛:道學文化的新科學觀 *蕭漢明:[[葛洪]]與黃老之學 *徐曉望:元代道士[[薛茂弘]]與[[天妃]]信仰 *謝金良:《[[老子]]》的時間觀及其審美觀初探 *周高德:以《[[道德經]]》為根本的道教和諧思想與和諧社會的構建 * [[尹志華]]:王雱的《老子注》探微 *傅小凡:《易傳》對「道德何以可能問題」的思考 *樂愛國:略論道教倫理的基本特點 *曹劍波:道教心理保健的理論精髓管窺——以《纂圖互注老子道德經》為研究物件 *黃麗軍:《西遊記》道教養生思想芻析 *[[黃永鋒]]:道教服氣術對佛教的影響 *崔娟:[[成玄英]]重玄學與儒佛道三教 *[[丸山宏]]著;[[張澤洪]]譯:宋代與高麗道教青詞比較研究——東亞背景下的道教儀式文書 *張雪松:法國學界對全真龍門派研究管窺 *高致華、蔡瑞婷:2006年日本道教研究力作介紹 *逄禮文:道教交叉研究的新成果——《[[道教科技與文化養生]]》評介 *張振國輯錄:《[[長春真人西遊記]]》中的詩詞 <br> ===2007年第2期(總第10期)=== *[[朱越利]]:唐代非參同陰丹術 * [[蕭登福]]:宋後儒家經籍及修身法門的宗教化與道教化 *宋晶:「治世玄嶽」牌坊的文化解讀 *黃鍵:不對稱的雙重時間——元代道教度脫劇的時空體形式 *崔發展:小大之辯——從《逍遙遊》到《齊物論》的思想進展 *劉建平:《[[莊子]]》中「醜」的美學意義 *趙芃:「無數劫來,混沌自然」——道教宇宙天體「混沌」說 *朱展炎:試論全真[[北宗]]修道思想與老莊哲學之淵源 *張松輝、周耿:論[[老子]]的「無」不是道 *陳龍:試論《[[原陽子法語]]》丹道思想及修道法則 *劉永霞:[[陶弘景]]與道教外丹黃白術 *黃永鋒:道教養生與飲酒 * [[趙衛東]]:[[全真道]]和諧思想及其當代價值 *江海洋:從道學三式看道家哲學的社會歷史觀 *李育富:道教「身國共治」思想的演變及其特徵 *康思奇撰;張麗娟、黃永鋒譯:道教典籍的翻譯(第一部分) *胡孚琛:丹道法訣十二講(連載)——究竟境界第十講(下) <br> ===2008年第1期(總第11期)=== *葛榮晉:黃老學派的「無為而治」與「因循」管理之道 *[[張廣保]]:緯書的構成及其思想淵源研究(I) *[[尹志華]]:[[王常月]]傳戒新考 *[[姜守誠]]:[[張三丰]]寶雞行跡考——以金台觀所藏明代碑石為中心 * [[蓋建民]]:道教產生的醫學思想淵源初論 *陳全新:中道——《[[養性延命錄]]》養生原則探析 *姚勇、呂錫琛:論老莊思想對調治唯我心理的啟示 *吳保春:道教竹文化瑣談 *唐竹:從馬斯洛心理學論道家道德觀、人生觀的產生 *宮哲兵:以道治國,建立公道正義的和諧社會——[[老子]]《[[道德經]]》新譯(I) *餘開記:道德行銷初探 *Kao, Chih-hua: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Cult of Guandi in Japan *康思奇撰;張麗娟、黃永鋒譯:道教典籍的翻譯(II) *黃麗軍:歷代道教飲酒詩輯要 *逄禮文:探索道教文化研究之真境界——[[卿希泰]]先生《[[道教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研究]]》讀後感 *黃永鋒:《石竹山道院文叢》評價 *胡孚琛:在全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 *胡孚琛: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在京舉行 <br> ===2008年第2期(總第12期)=== *胡孚琛:21世紀科學革命的思考——再論道學文化的新科學觀 *[[張廣保]]:緯書的構成及其思想淵源研究(II) *[[張澤洪]]:道學與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宗教文化 *高致華、張麗娟:龍的圖騰與民間信仰 *徐朝旭:原始生產祭祀禮中的科技倫理萌芽 *賴萱萱:論國家機器在儒家倫理向民間神明信仰滲透中的作用 *[[趙衛東]]:由[[丘處機]]到《[[太乙金華宗旨]]》——[[全真道]][[龍門派]][[內丹]]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詹石窗]]:道教修行漫說(I) *何振中:道教[[內丹]]水火及其醫學養生意義初探 *[[黃永鋒]]:道教飲食謹和五味析微 *羅偉國:宮觀的組織管理形式 *常大群:全真道詩詞中的清淨丹法 *常珊珊:全真語錄中的丹道要訣 *宮哲兵:以道治國,建立公道正義的和諧社會——[[老子]]《[[道德經]]》新譯(II) *經綸:《[[莊子]]》生命之「順」——兼析「無以故滅命」 *康思奇撰;張麗娟、黃永鋒譯:道教典籍的翻譯(III) *肖海燕:[[全真道]]與老莊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郝爽:拓展道教與中國養生文化研究學術新空間的高水準論著——[[詹石窗]]教授《[[道教與中國養生智慧]]》評介 *鄭長青:《[[道教服食技術研究]]》評介 <br> ===2009年第1期(總第13期)=== *胡孚琛:開悟禪定第九講 *唐爽、謝金良:略論佛神與道神的相互影響與融合 *林榕傑:大變局中的不易之言——鄭觀應論中學與西學 *張曉華:[[老子]]的「道」與巴門尼德的「存在」——一個存在論層面的比較 *高致華:醫藥神個案研究——[[黃大仙]]信仰的轉變與發展 *羅偉國:道觀的世俗化與道教神祇的民間化 *謝清果:道家語言傳播方法的藝術神韻 *[[詹石窗]]:道教修行漫說(之二) *江峰、董繼祥:試析《赤松子中誠經》的生命意識與勸善傾向 *張欣:「謙」與老莊身國共治思想的關係 *王虹:《[[莊子]]》作者歸屬續考 *康思奇撰;張麗娟、黃永鋒譯:道教典籍的翻譯(IV) *吳成國、田學輝:大著照眼放光明——簡評[[張澤洪]]著《[[文化傳播與儀式象徵]]》 *黃麗軍:《[[民俗八神]]》評介 *國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廈門大學道學與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編纂《百年道學研究精華集成》通告 <br> ===2009年第2期(總第14期)=== *[[陳耀庭]]:在不中不和中求中求和——李一道醫思想初探 *[[姜守誠]]:「業秤」小考 *肖海燕:王秀學思想中的道論 *崔海亮:試析《莊子‧大宗師》篇的「真知」 *鞠磊:論李榮的重玄思想 *楊子路:[[天師道]]的法治與法律神聖性觀念 *李海林:回歸與背叛——從道家「心與道契」看叔本華認識論困境 *王恒、蔣朝君:對《[[道德經]]》之「道」與《約翰福音》引言中的「道」的淺析 *葉明生:張聖君信仰文化發祥地永泰方壺岩考察 *高致華、曾慧婷:淺談[[關帝]]神話 *蔡清旭:道教俗神中壇元帥聯誼會在臺灣 *李秋香:近三十年來魏晉南北朝道教信仰研究述評 *林嘯、謝清果:道教刊物與道教文化的弘揚——以廈門大學《道學研究》為例 *詹石窗:道教修行漫說(之三)——大道、陰陽五行與生命關係論 *黃永鋒、呂苗苗:醫術與信仰:傳統道教對瘟疫的策應 *康思奇撰;張麗娟、黃永鋒譯:道教典籍的翻譯(索引部分) *王萃婷:醍醐灌頂——讀[[詹石窗]]教授《[[道教文化十五講]]》有感 *周克浩:武當文化研究的奇葩——《[[明清時期武當山朝山進香研究]]》評述 <br> ===2010年第1期(總第15期)=== *唐明邦:一言止殺,功垂萬代 ——讀《[[長春真人西遊記]]》 *趙芃:《[[山東道教史]]》研究的內容及理論與現實意義 *肖祥、呂慧:道家人己和諧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申喜萍:張雨美學思想試探 *李鐵華:道教山嶽崇拜現象初探 *林美容、釋印隆:承天禪寺傳悔法師的夢與境 *林榕傑:《[[老子]]》「柔」、「弱」範疇研究 *夏曉平:[[老子]]生死觀的思想淵源探析 *慕鵬帥:淺論[[莊子]]的思維方式——獨具特色的直覺性思維和相對性思維 *張琴:何謂逍遙?如何逍遙?——《逍遙遊》淺析 *周克浩:《周易·乾卦》卦辭對大學生創業的啟示 *張永宏:宋代以前兩丹書的藥物略論——《契秘圖》、《曆驗抄》探討 *劉永霞:[[陶弘景]]的服食養生術 *[[詹石窗]]:道教修行漫說(之四)——生命、 中和與無為 *Kao, Chih-Hua, WAN, Chao-qian:A Special Matsu Celebration:A Cult Introduction of Imperial Fair in Matsu Temple of Tianjin *姜家君:[[媽祖]]信仰與儒家的「仁愛」精神 *羅偉國:水神及水神廟 *梅莉:中國哲學與道家文化研究領域的拓展與更新——態鐵基主編的《中國莊學史》讀後 *沈文華:《丹道法訣十二講》書評 <br> ===2010年第2期(總第16期)=== *[[詹石窗]]:[[許地山]]《[[道教史]]》研究 * [[姜守誠]]:新獲北涼「緣禾二年」冥訟文書所見之勾魂術 *張思齊:在比較視域中看孟郊詩歌的道意 *楊建波、楊志翔:道與道家美學 *于國慶:文學視角下傳統兵學與神仙文化之互動關係略論 *劉嗣傳:論道教道術轉型與運用 *余秋華、謝清果:[[老子]]的和諧傳播觀 *孫磊:論[[老子]]的具象傳播思維 *劉文娟、謝清果:[[老子]]言語傳播觀念探析 *龐笑:精神良藥何處尋?——談網路時代對[[老子]]內向傳播思想的新認識 *周耿:論《易傳》與[[老子]]人性論之會通 *魏小巍:試析[[全真道]]創教早期的「神通」現象 *劉文豐、劉文昕:皇城道觀大高玄殿建築述略 *方遙:「充實而有光輝」——《[[中國道家之精神]]》評介 *鐘華:道家精神永駐——《[[中國道家之精神]]》讀後 *林嘯:道家思想研究的新進展——評讀《[[先秦兩漢道家科技思想研究]]》 <br> ===2011年第1期(總第17期)=== *葛榮晉:「形神雙修」與道商的健康人生 *李遠國:[[雷法]]、丹道與養生 *宋學立:碑刻材料所見的明永樂朝武當道教與皇室的往來 *李瑞振:[[陸西星]]生平事蹟考 *劉江:北宋道士[[林靈素]]史跡考略 *閆合作、李修忠:長春第一觀考證 *劉永霞:試論[[陶弘景]]的「夢通術」 *鄭長青:《[[太平經]]》與早期道教清靜思想 *董濤:漢代的祝詛 *高致華:[[西王母]]周穆王戀愛物語 *Kao,Chih-Hua, Wan Wang, Chao-Qian:Belief and Culture Pattern: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on Kai Zhang Sheng Wang *[[黃永鋒]]:試論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問題 *蔣豔萍:試論道教「存思」修煉的現代意義 *張永宏:石竹山考察記 *楊芳、謝清果:上善若水與媒介的社會責任 *曾豔輝:論[[老子]]傳道的說服策略及技巧——以《[[道德經]]》第四十一章為例 *劉守政:緊扣時代脈絡,闡揚「道」之真精神——讀[[孫亦平]]著《道教文化》 *劉嗣傳:豐厚而獨著,廣博堪為典——評樊光春新著《[[西北道教史]]》 <br> ===2011年第2期(總第18期)=== *[[李豐楙]]:官箴與勸善:黎貴惇《見聞小錄‧箴儆》的善書化 *[[張廣保]]:明代[[全真教]]的宗系分化與派字譜的形成 *修功軍:渦水流域是道家文化的發祥地 *王干城:[[老子]]困知錄 *張欽:略論華佗五禽戲的養生功能 *[[詹石窗]]:扶搖高士[[陳摶]]睡意詩 *于國慶、李鐵華:[[陳摶]]道易思想略論 *陳瑩、羽離子:中國神祇都天考 *蕭友信:臺灣民間宗教信仰下的喪葬思維——以吉祥用語為例 *[[黃永鋒]]:道教藥學若干問題探究 *方晴:簡論道教音樂的審美路徑 *張麗娟:《[[關尹子]]》研究現狀與思想路向探索 *劉江:略談《[[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的史料價值——以[[林靈素]]篇為例 *冰慧:從愛因斯坦的「兩個背向旋轉的光子」說起 *張崇富:全球化時代的道士形象芻議 *林鑾生:《中國宗教思想通論》評介 *郭曉東:楊燕《〈朱子語類〉經學思想研究》述評 <br> ===2012年第1期(總第19期)=== *[[姜守誠]]:台南靈寶道士度亡科儀中「放赦馬」 *張珣、洪瑩發:進錢補運科儀分析——以台南安平妙壽宮小法團為例 * [[詹石窗]]、邱沛軒、梁玲:2011年道教文化新氣象 *徐平:道教在歷史上促進民族融合的作用及現代意義 *馬漢欽:形神理論源自道家考 *田誠陽:道教修煉學十大宗旨 *高致華:橫浜關帝廟關帝祭分析 *陳錦平:行氣玉器用途辯證 *簡一女:《[[道法會元]]》符咒道法的體用兼全觀 *宋峰:《[[太上登真三矯靈應經]]》成書年代與作者考辨 *謝清果、楊芳:交流的無奈:老子與彼得斯的不謀而合 *陳全新:論《[[道德經]]》的廉潔思想 *羅昭華、劉升榮:從納西古樂探討[[梓潼]]洞經音樂發展途徑 *雷寶:《[[道教在當代中國的闡揚]]》評介 *鄭騰飛:老子管理智慧的全新闡釋和拓展——評《和老子學管理》 *王乃考:一種導向和諧的媒介生態觀——評《和老子學傳播》 *王昀:傳播學本土化的革新與探索——讀《和老子學傳播》 <br> ===2012年第2期(總第20期)=== *[[李遠國]]:論《[[性命圭旨]]》的理論與內煉法 *張思齊:楚辭中的水意象與屈原人格的道家溯源(上) *[[姜守誠]]:中國古代「送瘟」習俗考源 *張永宏、田甜:神聖的表演:拓榮馬仙信仰迎神賽會的儀式——一個戲劇人類學的考察 *周克浩:《周易》的治家思想 *于國慶:試析道教醫學之思維模式對傳統兵學的借用 *祝濤:《[[太上感應篇]]》與《佛說十善業道經》勸善思想比較 *宋野草:從《論語》中飲食養生說開 *楊子路:佛道雙修——宗教對話與和諧的典範 *田誠陽:修真內景談 *彭展:試論《[[清靜經]]》的修道境界 *謝清果、王昀:老子的人際異化批判及其突破 *沈朱珠:《道教服食技術研究》評介 *王巧玲:中國迄今為止最詳實的地方道教史之一——《[[江西道教史]]》述評 *[[黃永鋒]]:讀劉嗣傳道長《演道錄》有感 *曹豔輝:老子養生學研究之新境界——兼評《和老子學養生——老子的健康傳播智慧》 <br> ==相關條目== *[[道教雜誌及學術期刊列表]] [[Category:道教學術期刊]]
返回至
道學研究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变种
简体
繁體
视图
阅读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