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索
查看“雲笈七籤”的源代码
←
雲笈七籤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zindex |書名=雲笈七籤 |編著=張君房 |卷數=一百二十二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玄部 |正統道藏字號= |涵芬樓本冊數= |新文豐本冊數= |三家本冊數=22 |道藏提要編號= |中華道藏分類=道教類書 |中華道藏冊數=29 }} '''《雲笈七籤》''',道教類書,宋真宗天禧年間(1017-1021)[[張君房]]編。《[[大宋天宮寶藏]]》修成後,張君房撮其精要編為《雲笈七籤》一百二十二卷。 「雲笈」在道教中指收藏經籍的書箱;「七籤」即指七部,道書分類為三洞四輔,總稱為七部。 其內容主要有:道德之旨、宇宙生成、道教緣起、經籍源流與傳授系統、仙真傳記、內外丹法、齋醮科儀、洞天福地、道教教理教義等。 多為摘錄原文,分類匯編,今存《[[正統道藏]]》太玄部。這是部很有影響的大型道教類書,有「小道藏」之稱,對於研究北宋以前的道教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序== 祀汾陰之歲,臣隸職霜臺,作句稽之吏。越明年秋,以鞫獄無狀,謫掾于寧海。冬十月,會聖祖天尊降延恩殿,而真宗皇帝親奉靈儀,躬承寶訓,啟綿鴻於帝系,濬清發於仙源。誕告萬邦,凝休百世。於是天子銳意於至教矣。在先時,盡以秘閣道書、太清寶蘊出降於餘杭郡。俾知郡故樞密直學士戚綸、漕運使今翰林學士陳堯佐、選道士沖素大師朱益謙、馮德之等,專其修較,俾成藏而進之。然其綱條漶漫,部分參差,與《瓊綱》、《玉緯》之目舛謬不同。歲月坐遷,科條未究。適綸等上言,以臣承乏,委屬其績。時故相司徒王欽若總統其事,亦誤以臣為可使之。又明年冬,就除臣著作佐郎,俾專其事。臣于時盡得所降到道書,並續取到蘇州舊《道藏》經本千餘卷、越州、台州舊《道藏》經本亦各千餘卷,及朝廷續降到福建等州道書、《明使摩尼經》等,與諸道士依三洞綱條、四部錄略,品詳科格,商較異同,以銓次之,僅能成藏,都盧四千五百六十五卷。起千字文「天」字為函目,終於「宮」字號得四百六十六字。且題曰:《大宋天宮寶藏》。距天禧三年春,寫錄成七藏以進之。臣涉道日淺,丁時幸深,詎期塵土之蹤,坐忝神仙之職?蛙跳缺甃,積迷虷蟹之區;蚋泊浮滓,但局醯雞之覆。雖年棲暮景,而寶重分陰。於是精究三乘,詳觀四輔,採摭機要,屬類於文。探晨燈虹映之微,綜玉佩金璫之說。泥丸、赤子、九宮爰系於一方;神室、嬰兒、百道皆根於兩半。至如三奔三景之妙,九變十化之精,各探其門,互稱要妙。刻舟求劍,體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寧遠。因茲探討,遂就編聯,掇雲笈七部之英,略寶蘊諸子之奧,總為百二十卷,事僅萬條。習之可以階雲漢之遊,覽之可以極天人之際。考覈類例,盡著指歸,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次以備皇帝陛下乙夜之覽;下以稗文館校讎之職,外此而往,少暢玄風耳。臣君房謹序。<ref>張君房:《雲笈七籤》,〈雲笈七籤序〉,載《道藏》,第22冊,頁1。此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ref> ==註釋==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1021頁。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二卷﹝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799-801頁。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第二卷﹝上海: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34-36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0頁。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181頁。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23─127頁。 {{道藏源流}} [[Category:道藏]] [[en: The Seven Slips of a Cloudy Satchel]]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Dzindex
(
查看源代码
)
Template:道藏源流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雲笈七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