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索
查看“玄教大公案”的源代码
←
玄教大公案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所请求的操作仅限于该用户组的用户使用:
用户
您可以查看与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dzindex |書名=玄教大公案 |編著=苗太素撰 王志道編 |卷數=二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玄部 |正統道藏字號=下 |涵芬樓本冊數=734 |新文豐本冊數=40 |三家本冊數=23 |道藏提要編號=1054 |中華道藏分類=道教論集全真文集 |中華道藏冊數=27 }} '''玄教大公案''',元朝[[全真道]]道士[[苗太素]]撰述。弟子[[王志道]]編集。約成書於泰定甲子年(1324)。二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此書模仿禪宗公案,論述道教性命修煉旨要,書前有金陵道士柯道沖、逸民唐道麟、行台監察御史王從義,以及苗太素弟子王志道等四人序文。正文內容則分兩部分。其一為「升堂明古」,凡六十四則。分別摘錄《[[道德經]]》、《文始經》、《[[南華經]]》、《沖虛經》、《[[度人經]]》、《[[周易]]》之語,以及[[呂洞賓]]、[[張伯端]]、周敦頤、[[王重陽]]、[[白玉蟾]]、[[三茅真君]]等前人語錄,然後加以解釋論斷,並附偈頌。其二為「入室三極」,凡三則,直陳性命修煉之要。全書大旨宗承宋元三教合一,[[性命雙修]]之說。認為修道者應兼顧息心明性、養炁修命,性命雙修。若只知修性而不修命,則為偏執一端之「癡彈客」。性命修煉之大要,在於忘情除念,安神調息,返歸真無妙有融一未始之玉虛妙體、清靜道身。所謂真無即本然慧性,妙有即真空慧命,是性命之根。故書中稱:「《南華》五未始,從頭追到底。此念自心生,一心從性起;性依命根生,性命同一體,妙有融真無,玄玄玉虛體。」又稱:「理窮則性盡,理即心也。故心虛明則性寂朗。」心虛明如寶鑒,物來則照,物去則空。悟此虛空,則忘物省事,反情息心,自然一性圓朗。此說融合禪宗、理學之心性論,而又與之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92頁。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元代道教經典]][[Category: 全真道]] [[en: Great Cases in the Teaching of Mystery]]
该页面使用的模板:
Template:Dzindex
(
查看源代码
)
返回至
玄教大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