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雷神,司雷之神,在民間與道教內部皆受崇拜,不過卻被稱為「雷公」或「雷師」,《楚辭》又謂其名曰「豐隆」。民間對雷神的信仰由來已久,並視其為天意的代表,如《太平御覽》卷十三引東方朔《神異記》言:「八方之荒,有石鼓,其徑千里,撞之,其音即雷也。天以此為喜怒之威。」《山海經•海內東經》述其形象曰:「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可見其較早的形象為半人半獸,蓋為某個氏族之圖騰。漢代《論衡·雷虛》則曰:「又圖一人,若力士之容,謂之雷公,使之左手引連鼓,右手推之,若擊之狀。」魏晉以後,雷神形象逐漸淪為鬼獸之類,如《搜神記》載:「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狀如六畜,似獼猴。」宋代道教雷法興起,雷神成為雷法靈驗之關鍵,並被賦以主天之禍福、司人之生殺的職權。雷神之最高者在道教中被尊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統轄三十六大神(一說二十四天君),但其在道教宮觀中的造型仍是人獸相雜的力士之容,面赤如猴,吻突如喙,爪利如鷹,一手操捶斧,一手持楔鑿。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統轄眾多僚屬,可知道教雷神的數量較多。

參考文獻

  1. 白玉蟾:《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見《道藏》第2冊。
  2.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