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玉磬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金鐘玉磬,鐘和磬最早作為帝王禮儀的樂器出現,後來道教則將它們作為宗教法器。《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始》載:鐘有金鐘、銀鐘、五金合鑄成鐘、銅鐘、鐵鐘之分,磬則有金、銀、銅、鐵、石之別。在道教的很多活動中,鐘和磬常常合用,並得美名曰「金鐘玉磬」。其中金鐘代表陽,玉磬代表陰,鳴鐘擊磬則意味著調合陰陽之炁。鳴鐘擊磬是道教齋醮儀式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常在科儀和講經等活動中使用。在舉行科儀時鳴鐘擊磬可以渲染壇場的氣氛,當鐘磬之聲響起,能令人仿佛進入仙境。在講經時鳴鐘叩磬,不但可以警戒聽眾,還可以感動神靈。道教還有「金鐘玉磬之法」,乃法師在開壇之時所行之法,目的是為了召集高功身體中的陰陽二神。法師分別以叩左齒和右齒代表發金鐘和發玉磬,《靈寶玉鑒》稱此法可以和天地、驅厭穢、招集真靈、啟格十方、通幽達明、追攝魂魄、調集息度。

參考文獻

  1.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 《靈寶玉鑒》,見《道藏》,第10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