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重玄,道教義理概念,也稱「又玄」,源自《道德經》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語句。「重」字意為再次、重複,「玄」字的本意則為幽暗、深遠、玄妙。在道教學說中,「玄」又多被等同於「道」,用以表示宇宙萬物之根源、本體。在重玄概念中,玄的意思則多為遣(否定)。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一部分道教學者基於《道德經》的上述語言形式,融合魏晉玄學和佛教義理的部分思想內容,形成了具有獨特思維形式和思想內容的新的道家理論,是謂重玄學。持重玄思維形式來看待事情、討論問題的道教學者,則多被稱為「重玄學家」或「重玄學派」。「重玄學」的發展有過不同的階段,其思想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是,「重玄學派「的思維形式卻大致是相同的,其根本特徵即「玄之又玄」或「遣之又遣」,亦即今天通常所謂「否定之否定」,其所「遣」(否定)之對象為「執」(執著、偏執)。在重玄學家看來,人們以萬物為「有」或「無」都犯了偏執之病,故需要以「非有非無」的中道來對治之,這種對執著的破除就屬於「玄」(遣),又稱「一玄」。但是,人們卻不可停滯于此「玄」之上,而是還需要「遣之又遣」,繼續以「重玄」或「又玄」來破除此「一玄」,這樣就非但不滯於「滯」,而且也不滯於「不滯」,亦即所謂「二偏之病既除,一中之藥還遣,唯藥與病一時俱消」。更有一些「重玄學家」認為,如果能「玄之又玄」或「遣之又遣」,則人們就可以達到一種「境智雙泯」、「能所都忘」(泯滅客觀外界與主體心智的存在)的完全虛空的「重玄」境界,進而得道成仙。此外,「重玄」一詞也可作為修煉術語使用,乃「大洞」修煉的較高階段,如《大洞玉經疏要十二義》認為:以道而論,性命相合謂之「玄」,性初歸命、混沌之基為「太玄」,性命雙修、建其有極則為「重玄」。

參考文獻

  1. 盧國龍:《中國重玄學:理想與現實的殊途同歸》(北京:人民中國出版社,1993)。
  2. 中國道教協會、蘇州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