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環境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道化生天地陰陽,天地陰陽生人,人則與天地共同生育萬物。基於這一思想,崇尚自然和反樸歸真,主張清靜無為,成為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的基本思想。這種思想為道教信仰者順應和依附自然環境的修煉活動提供了理論依據。道教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作為人們修煉神仙活動的最佳去處。

老子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崇尚自然、順應自然、回歸自然,成為道教的基本思想特點之一。道經主張不要嚴重破壞土地的原生形態,否則就是破壞母體,施行者將犯有不同程度的罪過,不利於一個人的修煉成仙。道教在修建宮觀建築時,也更多地是考慮了順應自然環境,巧妙地利用自然條件,依山就勢,見水修橋,因高為殿,就洞為宮,靈活布局,就地取材,不強求奇石鮮物,人文與自然和諧地融合為一體。這種建築方式,在許多道教聖地都可見到,它既保存了自然山水林岩之秀美,又達到了建築宮殿以清靜修煉的目的。事實上,這也正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一個重要特點,並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們的重視。

參考資料

  1. 老子《道德經》。
  2. 莊子《南華經》。
  3. 葛榮晉主編:《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