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金天觀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金天觀又稱雷壇廟,位於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津東路,雷壇河西岸。始建於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年)。當時,分封在蘭州的肅莊王朱楧信奉道教,於是在宋代九陽觀舊址修建道觀,定名為「金天觀」,並迎請湖北武當山玉虛宮道士孫碧雲任住持。據傳著名道士張三丰曾來蘭州與孫碧雲研釋《易經》。明永樂四年(1406年)和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曾大興土木進行重修。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清軍平息回民起義時,金天觀建築慘遭焚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甘肅巡撫許容捐俸重建,恢復昔日觀貌。清嘉慶十一年(1806年)增修,神像貼金。清道光三年(1823年),陝甘總督那彥成在觀內修「阿公祠」,以紀念其父阿桂。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甘肅省會警察局和軍隊佔據金天觀一部分殿堂房屋,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嚴重干擾,許多雕塑文物慘遭損壞。

新中國成立初期,金天觀尚有住觀道士40人左右。1958年,政府將金天觀改建為蘭州市工人文化宮,道教人文景觀及宗教設施全被拆除,觀內只剩幾個道士艱難地維持著生活。「文革」期間,道士全部被迫離廟還俗。1985年,蘭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將金天觀西隅的華祖殿,作為道教活動場所開放。

華祖殿原為金天觀之組成部分。清道光二年(1822年),陝甘總督那彥成修建,供奉神醫華陀。道光十三年(1833年)擴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時任陝西巡撫的林則徐曾因病赴華祖殿祈禱,並留下手書楹聯:「靈素闡真詮,斷胃湔腸征異術;岐黃宣妙蘊,解頭理腦媲神功」。

歷史上的金天觀,規模宏大。大殿有雷祖寶殿、無極殿和四御殿,配殿有三官殿、三光殿等。現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的僅有大殿、配殿各一座。觀內常住道士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