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西嶽廟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西嶽廟,又名華岳廟,俗稱岳廟、皇廟、太廟。是歷代帝王祭謁華山的神廟。位於華陰市原縣城東約2公里處。初建於漢武帝元光年間(前134-前129年),當時名曰集靈宮,建在華山腳下的黃神谷(今黃甫峪)口。東漢桓帝時(147-167年)遷於現址,改為今名。唐宋明清多次重修。現在的西嶽廟是明清兩代王朝仿北京皇宮修建的,有「小故宮」之稱。

其主體樓觀殿堂都在中軸線上,左右對稱,莊嚴肅穆。外城為明代建築,長約2公里,建有角樓。山門「灝靈門」為高大的磚石城垣,因有三個門道,俗稱三連門,形制極似天安門。山門後邊是午門,形似故宮端門,有五個高大的條石為基的磚砌門洞。城門上原建有五鳳樓和兩座陪樓,已毀於清末。午門後為櫺星門,由3座牌樓和4座硬山式夾屋組成。過櫺星門,可見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名曰「尊嚴峻極坊」。此坊建於明萬曆年間,共分3層,造型壯美,雕工精湛。穿過石坊,又有一座大門,名金城門。進入此門,西嶽廟的主體建築灝靈殿就呈現在眼前。大殿面闊九楹,進深五間。外觀飛簷高聳,斗拱層疊,巍峨壯觀。大殿月台前兩側各有相互對稱的重檐御碑樓和攢天頂八角亭。殿後是一座面寬五間的建築,名曰「寢宮」,是帝王和欽差大臣祭祀華山後的休息之處。寢宮後有萬壽閣。該閣系明萬曆年間所建,台高十六丈,閣分三層,高凌雲表。據云,登上萬壽閣,可南望太華,北俯洛渭,東眺黃河,西瞰終南,雲樹蒼茫,川原交錯。可惜此閣1932年毀於大火,今惟台基依舊。現在台上的二層小洋樓為馮玉祥所建,名觀岳樓。

參考資料

  1. 顧軍、朱耀廷:《長生久視的勝境──古代仙山道觀》(陝西: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173至177頁。
  2. 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第471頁「華陰西嶽廟」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