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炁養形論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神炁養形論》,道經名,成書於唐宋時期,作者不詳。主要闡述神、炁、形之間的關係,認為:神與炁相結而成形,神炁相守則可以養形;炁為神母,「赤子」因炁母成形,「嬰兄」因炁母成質,「真人」因炁母致靈,這三者不可分,混而為一,即身中之神。又認為耳目為神之戶牖,陰陽為炁之干戈,修行者須閉戶牖、息干戈,清靜虛無以養神炁,達到積精累炁、守中抱一、心游於淡、炁合於漠,則可以寢而不夢、覺而無憂,最終成為真人。宋代鄭樵在《通志‧藝文略》中著錄為一卷,今本收錄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雲笈七籤》卷三四也收錄此經,題為《神炁養形說》,其中有缺文,缺自「耳目者神之戶」以下至「道經曰」之間共三百八十七字。

參考文獻

  1.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 任繼愈:《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