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洞天福地
十洲三島
十大洞天
三十六小洞天
七十二福地
名山
泰山 衡山 華山 恆山 嵩山

千山 武夷山 武當山 青城山
茅山 崆峒山 終南山 閤皂山
齊雲山 嶗山 龍虎山 廬山
羅浮山

泰山又名岱宗、岱山,為五嶽之首 ── 東嶽。位於山東省的中部,橫亙濟南、長清、歷城、泰安等縣市,方圓400多平方公里。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中,泰山被視為第二洞天。

道教何時進入泰山,已難確考。《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傳》記載晉代道士張忠隱於泰山,這是目前所知居泰山最早的道士。泰山上的廟宇,以岱嶽廟肇建最早,時在北魏。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岱嶽廟分為下、中、上三廟。唐代重修,中廟稱為岱嶽觀,俗稱老君堂,為唐代皇帝派遣道士醮祀泰山神之處所。唐宋以來,泰山上陸續修建有青帝觀、王母池、升元觀、碧霞元君祠、玉帝觀、會真宮等。明清時期,泰山道教仍較興盛。現在,泰山上較大規模的建築主要有岱嶽廟、王母池、碧霞元君祠等。

泰山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宗教文化積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主要宮觀

岱嶽廟

簡稱岱廟,坐落在泰安城內西北角,總面積9.6萬平方米,歷代帝王的封禪大典和對東嶽大帝的祭祀均在此舉行。岱廟的整個建築布局以南北為中軸,北高南低,北倚泰山,南向平原,山廟一體,氣勢恢宏,紅牆黃瓦,莊嚴至尊。四周圍築城堞,長約1.5公里,高10米。

玉母池

王母池位於嶽宗坊北,中溪谷口,古名群玉庵,是泰山較古老的道觀。觀內供奉西王母。

碧霞祠

位於岱頂天街和大觀峰之間,西有觀星台,東通仙人橋,南為獅子峰,上達玉皇頂。碧霞祠興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始稱昭真祠,金代稱昭真觀,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改名碧霞靈應宮,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後改稱碧霞祠,沿用至今。

碧霞祠是一組宏偉壯麗的古代高山建築群,面積3900餘平方米,由大殿、香亭等十二座大型建築物組成。大殿內供奉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鳳冠霞帔,慈顏安詳端莊。大殿左右為東、西配殿。東配殿祀眼光娘娘。西配殿祀送子娘娘。東、西殿之間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時代,大殿輕易不開,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資格進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禱泰山娘娘。

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二十一處重點道教宮觀之一。1985年,這座千年古觀重新交由道教組織管理,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參考資料

  1.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第145至148頁。
  2. 顧軍、朱耀庭:《長生久視的勝境:古代仙山道觀》(瀋陽: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27至36頁。
  3. 《中國道教》編輯部編:《洞天勝境》(北京:中國道教協會,1987年),第77至79頁。
世界遺產名錄中的道教聖地
複合遺產 泰山(1987年) 武夷山(1999年)
文化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1994年) 廬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96年) 青城山與都江堰(2000年)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包括中嶽廟.2010年)
自然遺產 三清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8年) 中國丹霞(包括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