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楹聯,是對聯的雅稱,俗稱「對子」。楹聯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楹聯」之名。據《宋史》卷四百七十九〈西蜀孟氏世家〉載,五代後蜀主孟昶曾在歲除之日,提筆撰寫「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的桃符聯語,於正月初一貼在宮中寢門左右迎春祈福。楹聯的種類分爲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等。楹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楹聯須具備以下特點: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此外,張掛的對聯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與楹聯緊密相關的橫批是楹聯的題目,也是楹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楹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楹聯在形式上極富對稱之美,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楹聯中得到充分體現。它兼具詩、詞、曲、賦等文體的特性,把漢字的聲、形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並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已經深入到中國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參考文獻

  1. 王澤敏著:《中華楹聯大全》(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