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端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張伯端(987年—1082年)北宋時天台(今浙江臨海)人。字平叔,號紫陽、紫陽真人,後改名用成。因曾著《悟真篇》,故後人尊稱其為「悟真先生」。在清雍正年間,張伯端又曾被封為「大慈園通禪仙紫陽真人」。據《悟真直指詳說》、《金蓋心燈》、《席上腐談》載,自幼好學,涉獵三教經書,以至醫卜爻卦,天文地理、吉凶生死之術,靡不留心詳究。中進士,後謫嶺南兵籍。熙寧二年(1069年)自桂林返成都,傳說遇劉海蟾真心,授以以金液還丹訣,潛心修煉,熙寧八年(1075年)著《悟真篇》,闡述內丹修爍方法和以通教內丹為中心的「三教一理」思想,援儒引佛,以性命雙修為其內煉大旨。他以人的身體為爐鼎,以精氣為藥物,以神為火候,通過內煉,使精氣凝聚不散,結成金丹。同時,繼承陳摶內丹修煉的系統功法,將煉養分成四個階段進行,即:築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主張先修命,後修性。探究「本源真覺之性」,成為道教南宗紫陽派的鼻祖。張伯端在世時並沒有刻意創建學派或教派,但在其身後卻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道教宗派,按張伯端傳石泰、石泰傳薛道光、薛道光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的道統,逐漸壯大為以《悟真篇》理論為核心的重要內丹流派。另著有《金丹四百字》概括內丹法要,解釋內丹術語。研究佛經禪話,撰《禪宗詩偈》三十二首。晚年其弟子王邦叔輯錄有《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定內煉丹訣》。南宋以後,被奉為南宗祖師。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