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大小无更改 、 2014年2月16日 (日) 19:50
无编辑摘要
三元宮位於廣州市越秀山南麓,為百粵著名道場,已有1600餘年歷史。
據載,東晉元帝大興二年(319年),南海太守[[鮑靚]]為其女[[鮑姑]]建造了一座修道行醫之所,因其地處越秀山腳下,故而取名為「越崗院」;又因其位於市北,後人又稱為「北廟」。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朝廷欽天監來廣州,對當地鄉紳說:「天衛三台列宿,應運照臨穗城。越秀山氣勢雄厚,應將越崗院改為三元宮,祀奉三元大帝,以應天上瑞氣。」當地鄉紳一致贊同,遂集資將越崗院改建為三元宮,塑三元(上元、中元、下元)神像於正殿,移鮑姑像於偏殿。至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平南王[[尚可喜]]、巡撫[[李棲鳳]]來宰粵郡,逢大旱,經鄉紳要求,敦請[[羅浮山]][[沖虛觀]]住持[[杜陽 ]]來穗求雨,乃大降甘霖。官民歡悅,遂請杜陽棣住持三元宮,由尚可喜發起集資擴建殿堂,先後修建了山門靈官殿、正殿三元殿、鐘鼓樓、呂祖殿、鮑姑殿、老君殿、玉皇殿、斗姥殿以及若干道舍。
杜陽棣本為明末進士,曾任主考官,明亡後,不願為清朝官吏,遂隱居羅浮,任沖虛觀住持。後又兼任廣州三元宮、惠州元妙觀住持。羽化後三觀激烈爭其遺體,互不相讓,最後由官府判定,認為杜原住羅浮,且是名山,應歸葬於名山;衣冠歸三元宮,建衣冠塚;遺像歸元妙觀,懸於祖堂以資紀念。
4,219

个编辑